余热锅炉补给水水质参数指标国家标准与在线监测方案
2025.07.14 浏览量:11 次
在燃气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中,余热锅炉补给水的水质控制是机组安全、高效、长周期运行的核心环节。国家电力行业标准《DL/T 1924-2018》对补给水质量提出了明确限值:除盐水箱进水电导率≤10 μS/cm、二氧化硅≤10 μg/L、钠≤10 μg/kg;出水则要求电导率≤0.40 μS/cm、TOC≤200 μg/L。这些看似苛刻的数值背后,直接关系到锅炉的腐蚀、结垢以及汽轮机叶片的沉积风险,任何一项超标都可能带来非停事故。因此,建立一套实时、精准、可追溯的在线监测体系,已成为电厂化学监督的必选项。
★
标准限值的技术逻辑:
补给水从除盐系统到进入余热锅炉的整个过程,可分为“进水—精处理—出水”三个阶段。进水阶段的水质控制重点在于去除溶解盐类,电导率>10 μS/cm 即表明再生不彻底或混床失效;钠>10 μg/kg 暗示阳离子交换树脂漏钠;二氧化硅>10 μg/L 则可能在高压蒸发器内形成硅垢。出水阶段的水质是补给水进入锅炉前的最后一道关卡,电导率>0.40 μS/cm 或 TOC>200 μg/L 都会加速锅炉金属的氧腐蚀,并可能在过热器产生有机沉积物。为此,电厂在除盐水箱出口设置在线仪表,确保各项指标始终处于“绿区”。
★
在线监测方案
Hthapp下载ERUN-SZ系列电厂锅炉水水质在线监测分析仪器依据《GB/T 12145-2016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》设计,采用模块化思路,将 pH、溶解氧、电导率、氢电导率、钠、二氧化硅、磷酸根、TOC 等关键参数整合在同一平台。关键传感器与流路均选用 316L 不锈钢和 PFA 材质,耐受高温高压,避免二次污染。系统内置两点校准与漂移自诊断功能,确保数据长期稳定性优于 ±1 %。整套装置通过 RS485/4-20 mA 双信号输出,无缝对接电厂 DCS,实现远程监控和报警联动。
★
监测数据一览表
参数 |
标准限值 |
在线仪表 |
报警策略 |
电导率 |
≤0.40 μS/cm |
电导率仪 |
一级 0.35 μS/cm |
钠离子 |
≤10 μg/kg |
钠电极 |
二级 8 μg/kg |
二氧化硅 |
≤10 μg/L |
硅钼蓝法 |
二级 8 μg/L |
溶解氧 |
≤7 μg/L |
荧光法 |
一级 5 μg/L |
★
现场应用示意
以某9F级联合循环电厂为例,在补给水母管安装ERUN-SZ3-M6
钠离子电极与ERUN-SZ3-C5
二氧化硅光度计,数据刷新周期 30 s。运行首月,系统检测到除盐混床再生后钠离子瞬时升高至12 μg/kg,触发二级报警,化学值班员立即切换备用混床并启动树脂再生程序,避免了锅炉水钠离子超标导致的汽轮机叶片积盐风险。统计显示,该厂投用ERUN-SZ系统后,补给水合格率由 96 % 提升至 99.5 %,锅炉清洗周期延长 8 个月,每年节约维护费用约 120 万元。
★
运维与经济性
传统实验室分析取样、送检、出具报告需 2–4 h,而在线系统实时响应,可将异常发现时间缩短至分钟级;同时减少人工取样频次,每年节省人工与试剂成本约 30 %。仪表内置的云端平台支持手机 APP 远程查看与历史数据导出,便于技术监督部门远程抽查,提升合规效率。